成語:知書達禮
拚音 zhī shū dá lǐ
解釋 知、達:懂得。有文化,懂禮貌。形容有教養。
出處 元·無名氏《馮玉蘭》第一折:“隻我這知書達禮當恭謹,怎肯著出乖露醜遭談論。”
例子 老師希望我們健康成長,要知書達禮,全麵發展。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人有修養
典故
熟讀詩書,懂得禮儀。
元.無名氏《馮玉蘭》一折:“隻我這知書達禮當恭謹,怎肯著出乖露醜遭談論。”《紅樓夢》八六回:“並不是我多話。一個人知書達禮,就該往上巴結才是。”亦作“知書識禮”。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九一回:“媳婦雖不敢說知書識禮,然而‘嫁雞隨雞,嫁狗隨狗’這句俗話,是從小兒聽到大的。”亦作“知書知禮”。
明.高明《琵琶記.牛氏規奴》:“更羨他知書知禮,是一個不趨蹡的秀才。”亦作“識禮知書”。
《野叟曝言》五八回:“此乃罪臣家屬,籍沒入官,姓木名難兒,溫柔賢淑,識禮知書,兼通數學。”
反義詞 愚昧無知
英語 be well-educated and sensib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