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五子登科
拚音 wǔ zǐ dēng kē
解釋 用作結婚的祝福詞或吉祥語。
出處 《宋史·竇儀傳》記載: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、儼、侃、偁、僖相繼及第,故稱“五子登科”。
例子 一來就‘~’,這種風氣不好。 周恩來《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故事片創作會議上的講話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作結婚的祝福詞
典故
《宋史.竇儀傳》:“竇禹鈞生子儀、儼、侃、偁、僖五人,皆相繼登科。馮道與禹鈞有舊,嚐贈詩,有‘燕山竇十郎,教子有益方。靈椿一株老,丹桂五枝芳”之句。
”
“五子登科”本是讚揚竇禹均教子有方,使五子皆登科第。
原指子輩有文才,相繼科考得中,舊常用為祝頌之語。
現謔指為用“抓辮子”、“挖根子”、“戴帽子”、“套框子”、“打棍子”五種錯誤做法對待同誌或朋友。
周恩來《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故事片創作會議上的講話(1961年6月19日)》:“我是說那種錯誤的、不適當的東西現在成為一種風氣,一來就‘五子登科’,這種風氣不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