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春蚓秋蛇
拚音 chūn yǐn qiū shé
解釋 比喻字寫得不好,彎彎曲曲,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跡。
出處 《晉書·王羲之傳》:“行之若縈春蚓,字字如綰秋蛇。”
例子 蜂腰鶴膝嘲希逸,春蚓秋蛇病子雲。(宋·蘇軾《和孔密州五絕·和流杯石上草書小詩》)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法等
典故
春天的蚯蚓,秋天的蛇,形容書法拙劣,象蚯蚓和蛇那樣柔軟無力。
王羲之(事跡見“坦腹東床”條)的書法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,其字灑脫奔放,而又矯健有力。
時人稱之為“飄若浮雲,矯若驚龍。”《晉書》的作者高度讚揚王羲之的同時,也評述了其他書法名家,其中評價梁朝蕭子雲說:“近世人蕭子雲,其名傳於大江南北,也隻是得到成書而已,寫字沒有大丈夫的氣魄,每一行都象春天的蚯蚓在爬,每個字都象秋天蜷曲起來的蛇”。
【出典】:《晉書》卷80《王羲之傳論》2107頁:“子雲近出,擅名江表,然僅得成書,無丈夫之氣,行行若縈春蚓,字字如綰秋蛇。”
【例句】:宋·蘇軾《和孔密州五絕·和流杯石上草書小詩》:“蜂腰鶴膝嘲希逸,春蚓秋蛇病子雲。”
近義詞 春蛇秋蚓
英語 awkward calligraphy,with the strokes crawling like an earthworm or sna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