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楚材晉用
拚音 chǔ cái jìn yòng
解釋 楚國的人才為晉國所用。比喻本國的人才外流到別的國家工作。
出處 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晉卿不如楚,其大夫則賢,皆卿材也。如杞梓、皮革,自楚往也。雖楚有才,晉實用之。”
例子 我花了錢,教出了人,卻教外國人去用,這才是“楚材晉用”呢。(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三十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比喻人才外流為人所用
原指楚國不會用人,人才相繼逃往晉國。
後來泛指誰會用人,人才就會流向哪裏。
春秋時期,楚國大夫伍舉因被人誣告私遣嶽父王子牟逃亡外國而先後流亡鄭國、晉國。
他的朋友聲子因這樣一個有才之士為晉所用而極覺可惜。
公元前547年,他自晉國出使歸來,令尹子木向他了解晉國情況。
他回答說,晉國的正卿不如楚國,而它的大夫卻十分賢明,都是當卿的人才。
好象杞木、梓木、皮革都是來自楚國一樣,晉國的不少的大夫也都是從楚國去的。
而後,他又列舉包括伍舉在內的一大批楚國人才在晉國受到重用的事實,批評楚國政策上的失誤,並提醒子木這樣下去會對楚國造成嚴重危害。
子木十分害怕,將此意告知楚康王,楚王下令增加伍舉的官祿爵位並派他的兒子接他回國。
【出典】: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及宋向戌將平晉、楚,聲子通使於晉。還如楚,令尹子木與之語,問晉故焉。且曰:‘晉大夫與楚孰賢?’對曰:‘晉卿不如楚,其大夫則賢,皆卿材也。如杞、梓、皮革,自楚往也。雖楚有材,晉實用之。”
【例句】:南朝陳·沈炯《太極殿銘序》:“楩楠豫章,地淪外寇;楚材晉用,非複我求。” 唐·令狐德棻《周書·沈重傳》:“不忘戀本,深足嘉尚,而楚材晉用,豈無先哲。”
近義詞 楚才晉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