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不知不覺
拚音 bù zhī bù jué
解釋 知:知道;覺:覺察。沒有意識到,沒有覺察到。現多指未加注意。
出處 明·趙弼《兩教辨》:“遂使昏愚之徒,聽其妖誕,舍正從邪,醉生夢死,不知不覺。堯舜三代以前,未聞有此教。”
例子 他的殘忍和狠毒,時而不知不覺地在老人麵前顯露出來。(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二幕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無意識的
典故
沒有意識到,沒有覺察到。
宋.歐陽修《怨春郎》詞:“為伊家,終日悶,受盡恓惶誰問?不知不覺上心頭,悄一霎身心頓也沒處頓。”宋.朱熹《答吳尉》:“才是有所依倚,便使人怠惰放縱,不知不覺錯做了事也。”《野叟曝言》三回:“兩人不及細說,將身上衣裳略攪掉些水氣,不知不覺,天已昏黑。”《老殘遊記》一回:“大家……都叫他老殘,不知不覺,這‘老殘’二字便成了個別號了。”
近義詞 神不知,鬼不覺
反義詞 驚天動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