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不攻自破
拚音 bù gōng zì pò
解釋 無須攻擊,自己就會破滅。形容論點站不住腳,經不起反駁或攻擊。
出處 唐·顧德章《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》:“是有都立廟之言,不攻而自破也。”
例子 郢都無主,不攻自破。(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誌》第七十六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漏洞太多,不堪一擊
歇後語 化膿的癤子;熟過頭的石榴
不用攻擊,自己就破滅或站不住腳。
《梁書.武帝紀上》:“糧食既足,士眾稍多,圍守兩城,不攻自拔。”唐.顧德章《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》:“是有都立廟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宋.歐陽修《賀平貝州表》:“既違天而逆人,宜不攻而自破。”明.張鳳翼《紅拂記.明良遭際》:“今日之計,隻合移兵先平世洛,則唇亡齒寒,蕭銑不攻自破矣。”《封神演義》三回:“今隻困其糧道,使城內百姓不能接濟,則此城不攻自破矣。”
英語 be self-defeating
俄語 отпадáть самó собóй
日語 攻(せ)めなくても自分からくずれる,反論(はんろん)しなくても自分から破産(はさん)する
法語 se disloquer,se désagréger sans être attaqu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