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拔葵去織
拚音 bá kuí qù zhī
解釋 比喻做官的不與人民爭利。
出處 《漢書·董仲舒傳》:“故公儀子相魯,之其見家織帛,怒而出其妻;食子舍而茹葵,慍而拔其葵。”
例子 非謂拔葵去織,且欲省息紛紜。(《梁書、徐勉傳》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當官不與民爭利
典故
東漢.班固撰《漢書.董仲舒傳》:“故公儀子(名休)相魯,之其家見織帛,怒而出其妻,食於舍而茹葵,慍而拔其葵,曰:‘吾己食祿,又奪園夫紅女利虖(呼)!’”
葵,即冬葵,是我國古代一種重要蔬菜。
公儀子身為魯相,他認為自家既食俸祿,家中便不應再織帛、種葵,做與園夫紅女爭利的事,故而“拔葵去織。”後常用為不與民爭利的典故。
梁.沈約撰《宋書.謝莊傳》:“臣愚,謂大臣在祿位者,尤不宜與民爭利,不審可得在此詔不?拔葵去織,實宜深弘。”
宋.楊萬裏《誠齋集》卷四六《謝賜禦書表》:“齧雪飲冰,勉企(企及,趕上)拔葵之潔。”
英語 not to scramble with people for wealt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