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
拚音 zhī zhǐ ér hòu yǒu dìng dìng ér hòu néng jìng jìng ér hòu néng ān ān ér hòu néng lǜ lǜ ér hòu néng dé
解釋 止:歸宿。指學習的目的性。`16``1`知道學習目的之所在,然後語言行動有一定的方向;言行有了一定的方向,然後心誌能夠清靜,不胡思亂想;心誌清靜了,然後能安寧閑適,不煩不躁;安寧閑適了,然後能慮周詳,瞻前顧後;考慮周詳了,然後能有所收獲。`16``1`意謂學習明確目的性是首要任務。語出《禮記.大學》:“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”宋.陸九淵《與鄧文範》:“‘綿蠻黃鳥,止於丘隅,’於止知其所止,可以人而不如鳥乎?‘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’學不知止,而謂其能慮、能得,吾不信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