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知止不殆
拚音 zhī zhǐ bù dài
解釋 殆:危險。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就不會遇到危險。舊時勸人行事不要過分。
出處 《老子》第四十四章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”
例子 甚愛必大費,多藏必厚仁,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(明·趙弼《兩教辨》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勸人行事不要過分
典故
謂適可而止,就能避免危險。
《老子》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”《漢書.疏廣傳》:“廣謂受曰:‘吾聞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”,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
’”宋 蘇軾《黃州安國寺記》:“〔繼連〕為僧首七年,得賜衣,又七年,當賜號……連笑曰:‘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’卒謝去。”亦作“知足不殆”。
漢 荀悅《漢紀.宣帝紀二》:“太傅疏廣謂少傅受曰:‘吾聞“知止不辱,知足不殆”,功成名遂而身退,天之道也。
’”
近義詞 知足不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