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神色自若
拚音 shén sè zì ruò
解釋 自若:如常,象原來的樣子。神情臉色毫無異樣。形容態度鎮靜。
出處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任誕》:“文王曰:‘嗣宗毀頓如此,君不能共憂之,何謂?且有疾而飲酒食肉,固喪禮也。’籍飲啖不輟,神色自若。”
例子 裘副主委一個個聽匯報,手在小本子上作記錄。現在他神色自若,臉上已一點也沒有不自然的神情了。(徐遲《真跡》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人非常鎮定
典故
神態從容自然。
形容人遇事不驚。
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簡傲》:“平子脫衣巾,徑上樹取鵲子……得鵲子還下弄,神色自若,旁若無人。”《魏書.濟陰王傳》:“顯和曰:‘乃可死作惡鬼,不能生為叛臣。’及將殺之,神色自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