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神龍見首不見尾
拚音 shén lóng jiàn shǒu bù jiàn wěi
解釋 原是談詩的神韻,後比喻人的行蹤詭秘,剛一露麵又不見了。也比喻言辭閃爍,使人捉摸不透。
出處 清·趙執信《談龍錄》:“詩如神龍,見其首不見其尾,或雲中露一爪一鱗而已。”
例子 劉美美也如~,從此報紙上少了吸引人的新聞。 茅盾《劫後拾遺》
語法 作賓語、分句;指神秘
典故
源見“神龍見首”。
喻行蹤神秘。
清 黃宗羲《黎眉郭公傳》:“朝廷物色之不可得,後有見於蜀中者,神龍見首不見尾,若公者,焉知其不猶在耶?”茅盾《劫後拾遺》一:“史柏堅到印度履新去了,劉美美也如神龍見首不見尾,從此報紙上少了吸引人的新聞。”
近義詞 神龍見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