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三令五申
拚音 sān lìng wǔ shēn
解釋 令:命令;申:表達,說明。多次命令和告誡。
出處 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約束既布,乃設鐵鉞,即三令五申之。”漢·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三令五申,示戮斬牲。” 三令五申的故事
例子 昨已~,命汝等各處堅守,俱不遵吾命,何也?(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八十三回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命令和告誡等
《史記.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孫子武者,齊人也。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。闔廬曰:‘子之十三篇(即後世所傳的《孫子兵法》),吾盡觀之矣,可以小試勒兵(勒,約束,統帥。勒兵,指指揮兵士演陣作戰)乎?’對曰:‘可。’闔廬曰:‘可試以婦人乎?’曰:‘可。’於是許之,出宮中美女,得百八十人。孫子分為二隊,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,皆令持戟。令之曰:‘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?’婦人曰:‘知之。’孫子曰:‘前,則視心;左,視左手;右,視右手;後,即視背。’婦人曰:‘諾。’約束既布,乃設鐵鉞(古代軍法用以殺人的斧子),即三令五申之。於是鼓之右,婦人大笑。孫子曰:‘約束不明,申令不熟,將之罪也。’複三令五申而鼓之左,婦人複大笑。”
春秋時,吳王闔廬使孫武指揮宮庭婦女操演戰陣,想觀看孫子治軍是否有方。
孫武公布操練的約束後,三令五申,向宮女們提出要求,宣明法紀。
一經演習,宮女們卻嬉笑不能執行軍令,於是斬左右隊長,以嚴肅法紀,然後演陣無不中肯。
由此可見孫子治軍的嚴明。
後因以“三令五申”用指再三告誡。
漢.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三令五申,示戮斬牲。”(見《文選》卷三賦乙)又《文選》“東京賦”注引《尹文子》:“將戰,有司請誥誓,三令五申之,既畢,然後即敵。”
反義詞 敷衍了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