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讓棗推梨
拚音 ràng zǎo tuī lí
解釋 小兒推讓食物的典故。比喻兄弟友愛。
出處 《南史·王泰傳》:“年數歲時,祖母集諸孫侄,散棗栗於床。群兒競之,泰獨不取。”《後漢書·孔融傳》注引《融家傳》:“年四歲時,每與諸兄共食梨,融輒引小者。” 讓棗推梨的故事
例子 ~,長罷歡愉之日。 《南史•梁武陵王傳》
語法 作定語、賓語;指兄弟友愛
推:推讓。
指兄弟之間禮讓。
舊時常用來宣揚弟順從、尊敬兄長的悌道。
王泰,字仲通,梁朝人,少好學,手抄書二千多卷。
梁武帝時任中書侍郎,掌管吏部,量才取官,天下人都稱他公正。
後升為吏部尚書,為士人所望。
王泰小時,非常聰明,並很有悟性。
才幾歲的時候,他的祖母把孫侄們都叫來,把棗和栗子散放在床上叫他們吃,小孩們都爭著搶,唯有王泰不去拿。
問他為什麽,他說:“我不爭自然會得到賞賜。”東漢有個叫孔融的,兄弟七人,排行為六,每當與哥哥們吃梨,他總是揀最小的吃。
大人問他為什麽,他說:“年紀小的,就該吃小的。”後人即以讓棗推梨比喻兄弟友愛。
【出典】:《南史·王泰傳》卷22,606頁:“年數歲時,祖母集諸孫侄,散棗栗於床,群兒競之,泰獨不取。問其故,對曰:‘不取自當得賜。’” 晉·張隱《文士傳》:“孔融兄弟七人,融第六,……年四歲時,每與諸兄共食梨,融輒引小者。大人問其故,答曰:‘小兒法當取小者。’”
【例句】:《梁書·武陵王紀傳》:“兄肥弟瘦,無複相代之期;讓棗推梨,長罷歡愉之日。”
近義詞 讓梨推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