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傾家蕩產
拚音 qīng jiā dàng chǎn
解釋 傾:倒出;蕩:掃除,弄光。全部家產都被弄光了。
出處 《三國誌·蜀書·董和傳》:“貨殖之家,侯服玉食,婚姻葬送,傾家竭產。”
例子 匪徒們眼瞪著他們的大鍋盔,傾家蕩產。(曲波《林海雪原》三十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破產
歇後語 豆腐佬摔擔子;跌翻鳥窩砸碎蛋
原作“傾家竭產”。
傾家,倒出全部家產。
蕩:清除。
全部家產被弄得精光。
董和,字幼宰,南郡枝江(今湖北枝江)人,三國時蜀漢賢臣。
後主時與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。
為官清廉,居官二十餘年,死之日家無擔石之儲。
東漢末董和率族西遷,劉璋以為江原長、成都令。
當時四川土地富饒,士民殷實,而崇尚奢侈,商人之家,錦衣玉食,逢到婚喪嫁娶,往往把家產搞個精光。
董和倡導並親自做到節儉,吃粗糲的米飯,穿褐布的衣服,並製定條例,防止過分浪費。
他所管理的地方都能改變過去的風氣,民風得以淳厚。
【出典】:《三國誌·蜀書》《董和傳》卷39第979頁:“蜀土富實,時俗奢侈,貨殖之家,侯服玉食,婚姻葬送,傾家竭產。和躬率以儉,惡衣蔬食,防遏逾僭,為之軌製,所在皆移風變善,畏而不犯。”
【例句】:宋·胡太初《晝簾緒論·差役篇》:“終則箠楚禁錮,連年莫脫,其勢不至於傾家蕩產、鬻妻賣子,不止也。” 明·淩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24:“所以弄得人傾家蕩產,敗名失德,喪軀隕命。”
反義詞 興家立業
英語 ru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