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清塵濁水
拚音 qīng chén zhuó shuǐ
解釋 清塵:喻他人;濁水:喻自己。比喻相隔很遠,會麵沒有希望。
出處 三國魏·曹植《七哀詩》:“君若清路塵,妾若濁水泥,浮沉各異勢,會合何時諧?”
例子 歙漆阿膠忽紛解,清塵濁水何由逢。(明·李昌褀《剪燈餘話·田洙遇薛濤聯句記》)
語法 作賓語;比喻相隔很遠,沒有希望會麵
故事 三國時期,曹植年少時聰明伶俐,經常出口成章,深受曹操的寵愛。曹操見其做事任性,行為不檢,就沒有立他太子。曹丕上台後對他不信任,總想找機會除掉他。曹植一心想報國,寫《七哀詩》:“君若清路塵,妾若濁水泥,浮沉各異勢,會合何時偕!”
典故
三國魏.曹植《七哀詩》:“明月照高樓,流光正徘徊。上有愁思婦,悲歎有餘哀。借問歎者誰?言是宕子(即遊子,宕,同蕩)妻。君行逾十年,孤妾常獨棲。君若清路塵,妾若濁水泥,浮沉各異勢,會合何時諧?願為西南風,長逝入君懷。君懷良(確實)不開,賤妾當何依?”
此詩寫月明之夜,高樓思婦盼望外出的丈夫歸來。
清塵是喻稱別人,濁水是自喻。
清塵濁水,是說人的身份與處境不同,雲泥隔絕,要想會合是沒有條件的。
明.李昌祺《剪燈餘話.田洙遇薛濤聯句記》:“歙(同翕,和洽)漆阿膠忽紛解,清塵濁水何由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