拚音
píng qǐ píng zuò
解釋
比喻彼此地位或權力平等。
出處
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若是家門口這些做田的,扒糞的,不過是平頭百姓,你若同他拱手作揖,平起平坐,這就是壞了學校規矩,連我臉上都無光了。”
例子
其中很有幾個體麵的人,平時也到過府裏,同萬太尊~的,如今卻被差役們拉住了辮子。 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七回
語法
作謂語、狀語;用於雙方麵
典故
平等起坐。
比喻地位或權力相等。
《官場現形記》四七回:“其中很有幾個體麵人,平時也到過府裏,同萬太尊平起平坐的,如今卻被差役們拉住了辮子。”
近義詞
等量齊觀 , 分庭抗禮
反義詞
截然不同 , 迥然不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