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莫餘毒也
拚音 mò yú dú yě
解釋 再也沒有人威脅、危害我了。表示目空一切,認為誰也不能傷害我。
出處 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晉侯聞之而後喜可知也,曰:‘莫餘毒也已。’”
典故
莫:無指代詞,沒有誰。
餘:我。
毒:傷害,威脅。
沒有誰能夠傷害我。
《左傳.僖公二十八年》記載,春秋時晉、楚兩國城濮之戰,楚國統帥子玉因戰敗自殺,“晉侯聞之而後喜可知也,曰:‘莫餘毒也已。’”也作【莫予毒也】。
毛澤東《反對投降活動》:“投降派欲反其道而行之,無論他們如何得勢,如何興高采烈,以為天下‘莫予毒也’,然而他們的命運是最後一定要受到全國人民的製裁的。”又有【人莫予毒】。
章炳麟《致張繼於右任書》:“長此不悟,縱令勢力彌滿,人莫予毒,亦乃與滿洲親貴等夷。”毛澤東《新民主主義論》:“那種‘一人獨吞’,‘人莫予毒’的派頭,不過是封建主的老戲法,拿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來,到底是行不通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