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名列前茅
拚音 míng liè qián máo
解釋 比喻名次列在前麵。
出處 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蔿敖為宰,擇楚國之令典,軍行,右轅,左追蓐,前茅慮無,中權,後勁。”
例子 去年弟在京師,聽說二公子中了秀才,且名列前茅,頗為學台賞識,實在可賀可賀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十七章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名次列在前麵
典故
形容成績優異,名次排在最前列。
公元前597年,楚莊王出兵伐鄭。
鄭國戰敗求和。
幾個月後,晉國才以荀林父為統帥,帶兵救鄭。
途中聽說鄭國已向楚國屈服並締結盟約,便想回師返國,等楚軍退後再來伐鄭。
對於這一主張,晉大夫士會十分讚成。
他說:“楚自孫叔敖擔任令尹以後,有選擇的使用楚國法典中好的部分。行軍時,右軍作為側翼以防不時之虞;左軍專管宿營;前鋒負責偵察敵情,以茅為旌,發出信號,以防萬一。中軍負責權衡輕重;後軍作為殿後。各級軍官都按不同旗號所指方向前進。不待下令,士兵即按預先布置分頭行動。這說明他這個人擅長以法治軍。
【出典】: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蒍敖為宰,擇楚國之令典,軍行,右轅,左追蓐,前茅慮無,中權,後勁,百官象物而動,軍政不戒而備,能用典矣。”
【例句】:清·昭《嘯亭雜錄續錄·莫葆齋》:“少入成均,法時帆先生最為賞識,每考必列前茅。”
近義詞 首屈一指
反義詞 名落孫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