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迷離恍惚
拚音 mí lí huǎng hū
解釋 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。
出處 曾樸《孽海花》:“庭中一半似銀海一般的白,一半卻迷離惝恍,搖曳著桐葉的黑影。”
例子 城市街頭~的霓虹燈光十分漂亮。
語法 作謂語、狀語、定語;形容事物
典故
模糊不清,似有若無。
郭沫若《芍藥及其他.影子》:“然而第三、第四兩句,卻是迷離恍惚的,象是已經到了門外,但還隔著一層不透明的簾幕。”茅盾《夜讀偶記.三》:“是怎樣的‘唯美’呢?便是追求無意義的‘美’……迷離恍惚的‘美’。”也作【迷離惝(tǎng)恍】。
(惝恍:使人感到不明晰的樣子。)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庭中一半似銀海一般的白,一半卻迷離惝恍,搖曳著桐葉的黑影。”
近義詞 撲朔迷離
反義詞 一目了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