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門戶之見
拚音 mén hù zhī jiàn
解釋 門戶:派別;見:成見。因派別不同而產生的成見。
出處 《新唐書·韋雲起傳》:“今朝廷多山東人,自作門戶。”
例子 一遷就不得,則再遷就三遷就之。此則先生門戶之見也。(清·惲敬《明儒學案條辯序》)
語法 作賓語;因派別不同而產生的偏見
門戶:宗派、派別。
維護宗派利益的偏見。
出自隋末唐初時人韋雲起之事跡。
韋雲起,京兆萬年(今陝西西安)人。
隋開皇中以明經補符璽直長,仁壽初為通事舍入,大業初改任謁者。
他曾上書隋煬帝說:現在朝廷裏山東人很多,他們自立門戶,籠絡了許多人,欺騙上司,如果不加控製,必然敗壞朝政。
後人遂據此將維護宗派利益的言論稱作“門戶之見”。
亦作“門戶之爭”。
唐王朝建立後,韋雲起曾任農圃監、遂州都督、益州行台兵部尚書等職。
後被殺。
【出典】:《新唐書》卷103《韋雲起傳》3993頁:“仁壽初,詔百官舉所知,述舉雲起通事舍人。大業初,改謁者。建言:‘今朝廷多山東人,自作門戶,附下罔上,為朋黨。不抑其端,必亂政。’因條陳奸狀。”
【例句】:清·惲敬《明儒學案條辯序》:“是以先生於河東三原均有微辭,而姚江之說,則必遷就之,以成其是。一遷就不得,則再遷就三遷就之。此則先生門戶之見也。” 清末民初·趙爾巽等撰《清史稿·翁同和傳》:“然以政見異同,門戶之爭,牽及朝局,致數十年來而未已。” 郭沫若《王安石的〈明妃曲〉》:“這是應該怪宋代,尤其是司馬光及程朱之徒的門戶之見。”
近義詞 門戶之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