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露宿風餐
拚音 lù sù fēng cān
解釋 在露天過夜,在風口吃飯。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。
出處 宋·蘇軾《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》詩:“露宿風餐六百裏,明朝飲馬南江水。”
例子 他離開家後,露宿風餐地趕路,十分辛苦。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行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
在露天睡覺,在風裏吃飯。
形容行旅生活的艱苦。
宋.蘇軾《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》詩:“露宿風餐六百裏,明朝飲馬南江水。”明.沈鯨《雙珠記.姑婦相逢》:“老身前日與姐姐同出避難,軍馬趕散,各自逃生,連日奔走,露宿風餐,擔饑忍渴,不知受了多少勞苦,經了多少驚惶。”亦作“風餐露宿”。
宋.蘇軾《遊山呈通判承儀寫寄參寥師》詩:“遇勝即徜徉,風餐兼露宿。”《金瓶梅》二九回:“貧道雲遊四方,風餐露宿,要這財何用?”《老殘遊記》一回:“老殘行李本不甚多,不過古書數卷,儀器幾件,收檢也極容易,頃刻之間便上了車。無非風餐露宿,不久便到了登州。”亦作“風飧露宿”。
宋.陸遊《壯士吟》:“風飧露宿寧非苦,且試平生鐵石心。”亦作“餐風宿露”。
元.楊暹《西遊記》二○出:“師父力多般,餐風宿露忙投竄,宵衣旰食無攛斷,受驅馳百萬端。”明.陸采《懷香記.氐羌謀叛》:“執銳披堅經百戰,經百戰;餐風宿露曆兵燹,曆兵燹。聽得一聲廝殺也,張牙奮爪似飛鳶,似飛鳶。”亦作“餐風宿水”。
明.沈受先《三元記.斷金》:“銀子,你是天地間造化根,人為你費盡了辛與勤,人為你餐風宿水憂成病,人為你戴月披星曉夜行。”
近義詞 風餐露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