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臨潼鬥寶
拚音 lín tóng dòu bǎo
解釋 比喻誇耀豪富、爭強賭勝的行動。
出處 出自元雜劇《臨潼鬥寶》:春秋時秦穆公設謀邀請十七國諸侯至臨潼赴會,各出傳國之寶比鬥,楚伍子胥在會上舉鼎示威,製服秦穆公。
例子 天天宰豬割羊,屠鵝殺鴨,好似~的一般,都要賣弄自己家裏的好廚役,好烹調。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七十五回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處事
典故
元、明間有佚名雜劇《十八國臨潼鬥寶.伍子胥鞭伏盜蹠》,敘秦穆公邀十八國諸侯會臨潼、比寶物之事。
從其題目作“伍子胥鞭伏盜蹠”,知劇中穿插有盜蹠受秦王唆使,在途中劫寶,伍子胥戰勝盜蹠的故事。
此題材在金、元間小說、戲劇中廣有表現。
此故事敘寫秦穆公邀請十八國諸侯會於臨潼出寶鬥勝的故事,題材來源於民間傳說。
後以此為比賽競爭、爭強鬥勝的典故。
元.周德清〔越調.鬥鵪鶉〕《雙陸》:“把門似臨潼會裏,㼭頦如細柳軍圉。”
近義詞 誇富鬥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