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老馬識途
拚音 lǎo mǎ shí tú
解釋 老馬認識路。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。
出處 《韓非子·說林上》:“管仲、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,春往冬返,迷惑失道。管仲曰:‘老馬之智可用也。’乃放老馬而隨之。遂得道。” 老馬識途的故事
例子 ~添病骨,窮猿投樹擇深枝。 清·黃仲則《立秋後二日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指年紀大的人富有經驗
典故
比喻富於經驗的人能夠在工作中起引導作用。
春秋時期,管仲、隰朋二人隨同齊桓公北伐孤竹,春天出征,到冬天才返師回國。
由於曆時較久,歸國途中迷了路。
管仲出主意說,老馬的智慧是可以用的。
於是將老馬放在前麵帶路,大隊人馬在後隨行,終於找到了道路,回到齊國。
【出典】:《韓非子·說林上》:“管仲、隰朋從桓公伐孤竹,春往冬反,迷惑失道。管仲曰:‘老馬之智可用也。’乃放老馬而隨之,遂得道。”
【例句】:宋·毛滂《東堂集》2《寄曹使君詩》:“請同韶濩公勿疑,老馬由來識途久。” 清·黃景仁《兩當軒集》3《立秋後二日詩》:“老馬識途添病骨,窮猿投樹擇深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