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繡衣持斧
拚音 xiù yī chí fǔ
解釋 漢武帝時,在泰山、琅玡等郡發生了百姓聚眾造反等事件,地方官府緝捕鎮壓不力。漢武帝派遣暴勝之等人,以直指使者身分穿上錦繡官袍,手執利斧,率兵鎮壓。“直指”意為處事公正,不循私情;“繡衣”表示朝廷派遣的尊寵近臣。後因以“繡衣”或“持斧”作為禦史的代稱。
例子 唐·王維《送丘為往唐州》:“朝端肯相送,天子繡衣臣。” 唐·杜甫《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禦》:“繡衣春當霄漢立,彩服日向庭幃趨。” 唐·岑參《送許員外江外置常平倉》:“還家錦服貴,出使繡衣香。” 唐·劉長卿《李侍禦河北使回至東京相訪》:“卻訝繡衣人,仍交布衣士。” 唐·韋應物《送陸侍禦還越》:“繡衣過故裏,驄馬輝四鄰。” 唐·楊巨源《太原贈李屬侍禦》:“春風走馬三千裏,不廢看花君繡衣。” 唐·杜牧《許七侍禦棄官東歸》:“天子繡衣吏,東吳美退居。” 唐·羅隱《淮南送盧端公歸台》:“朱紱兩參王儉府,繡衣三領杜林官。” 宋·葛勝仲《臨江仙》:“九天持斧客,來作繡衣人。” 元·薩都剌《上內台治書阿魯圖立先瑩石》:“獬豸峨冠侍紫皇,繡衣玉斧破炎荒。” 清·袁枚《寄西川方伯徐芷亭同年五十四韻》:“屏藩龍節重,玉斧繡衣鮮。”
典故
《漢書》卷6《武帝紀》204頁:“泰山、琅玡群盜徐敦等阻山攻城,道路不通。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。”另《漢書》卷19《百官公卿表》725、726頁:“侍禦史有繡衣直指,出討奸猾,治大獄,武帝所製,不常置。”服虔注曰:“指事而行,無阿私也。”顏師古注曰:“衣以繡者,尊寵之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