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大刀闊斧
拚音 dà dāo kuò fǔ
解釋 原指使用闊大的刀斧砍殺敵人。後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。
出處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全傳》第一百十八回:“當下催軍劫寨,大刀闊斧,殺將進去。”
例子 世界上原有兩種人:一種是大刀闊斧的人,一種是細針密線的人。(朱自清《山野掇拾》)
語法 作狀語、謂語、定語;指果斷迅速
典故
原指兩種兵器。
形容軍隊聲勢浩大,殺氣騰騰。
《水滸傳》三四回:“秦明辭了知府,飛身上馬,擺開隊伍,催趲軍兵,大刀闊斧,徑奔清風寨來。”後比喻辦事果斷有魄力。
茅盾《子夜》五:“然而真奇怪。向來是氣魄不凡,動輒大刀闊斧的吳蓀甫此時卻沉著臉兒沉吟了。”
近義詞 雷厲風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