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朝四暮三
拚音 zhāo sì mù sān
解釋 原指使用騙術欺騙人。後比喻經常變卦,反複無常。
出處 梁啟超《餘之幣製金融政策》:“其後有以調停之說進者,吾見其朝四暮三,無關宏旨。”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比喻反複無常的人
典故
同“朝三暮四”。
宋 黃庭堅《再答明略》詩之二:“使年七十今中半,安能朝四暮三浪憂喜。據席談經隻強顏,不安時論取譏彈。”明 陶宗儀《輟耕錄.白日圜文》:“出口雌黃,用狙翁朝四暮三之術;目生虛白,披羲皇天一地二之圖。”
近義詞 朝三暮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