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舉國若狂
拚音 jǔ guó ruò kuáng
解釋 全國的人都激動得像發狂一樣。
出處 《禮記·雜記下》:“子貢觀於蠟。孔子曰:‘賜也樂乎?’對曰:‘一國之人皆若狂,賜未知其樂也。’”
例子 為甚一紙招貼,便舉國若狂如此?(清·劉鶚《老殘遊記》第二回)
語法 作謂語;表示極高興
典故
舉:全,整個。
《禮記.雜記下》:“子貢觀於蠟。孔子曰:‘賜也樂乎?’對曰:‘一國之人皆若狂,賜未知其樂也。”’全國的人都高興得像發狂一樣。
明.劉若愚《酌中誌.黑頭爰立紀略》:“籲!以如此之人而處揆席,又何怪乎舉國若狂也哉。”清.王韜《海陬冶遊錄》卷下:“其燈皆剪紙為傘形式,或圓或六角,鏤刻人物花卉珍禽異獸,細於繭絲,纓絡須帶,精妙無儔。是時舉國若狂,各競奇極巧,不惜金資,至有為之傾家者。”《老殘遊記》二回:“白妞是何許人?說的是何等樣書?為甚一紙招貼,便舉國若狂如此?”
近義詞 縱情歡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