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見異思遷
拚音 jiàn yì sī qiān
解釋 遷:變動。看見另一個事物就想改變原來的主意。指意誌不堅定,喜愛不專一。
出處 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少而習焉,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”
例子 因此滿胸抑鬱,終不免宗旨不定。見異思遷,是個自然的道理。(清·黃小配《大馬扁》第七回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人的意誌
典故
謂意誌不堅定,因而看到別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。
齊桓公問管仲如何安邦定國。
管仲回答道,士農工商四種人不應讓其雜處,這樣會使語言雜亂,互相影響,改變自己的行徑。
他認為,對於士,應當使他們文雅安嫻,父輩之間講義,子輩之間講孝,君臣之間講敬,晚輩之間講悌,使他們從小就受到薰陶感染,見到其他不同的事物不至於改變自己的主張。
這樣,他們的父兄對他們教育時不至過於嚴厲便能成功;他們的子弟不用費力便能成才。
這樣做,就可以使士之後代永遠是士。
【出典】:《管子·小匡》:“……少而習焉,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,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,夫是故士之子常為士。”
【例句】:《毛澤東選集》卷二《紀念白求恩》:“這對於一班見異思遷的人,對於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,以為無出路的人,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。”
近義詞 三心二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