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欷歔流涕
拚音 xī xū liú tì
解釋 欷歔:同“唏噓”,歎息,抽泣的聲音。哭泣後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,抽搭。
出處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十一回:“為曰:‘為人臣而不能保其主保全境土,心實悲慚,無顏早見耳。’言訖,欷歔泫涕。”
例子 但是前清遺老舊臣們都~地遣責馮玉祥“不近人情”。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六十四章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用於處事
典故
欷歔:歎息抽泣聲。
歎息流淚。
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十一回:“(文聘)對曰:‘為人臣而不能使其主保全境土,心實悲慚,無顏早見耳。’言訖,欷欺流涕。”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六十四章:“馮(玉祥)軍驅逐溥儀出宮,理由十分正當,但是前清遺老舊臣們都欷歔流涕地譴責馮玉祥‘不近人情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