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少所見,多所怪
拚音 shǎo suǒ jiàn duō suǒ guài
解釋 見聞少的人遇到不常見的事物就覺得奇怪。
出處 漢·牟融《理惑論》:“少所見,多所怪,睹橐駝,謂馬腫背。”
例子 她覺得有點驚奇,不大相信。心想:什麽美?~罷了。 沈從文《主婦》
典故
指見識少的人,遇見本來平常的事物,也覺得奇怪。
語出漢.牟融《牟子》:“少所見,多所怪,睹橐駝,謂馬腫背。”明.沈德符《敝帚軒剩語》卷下:“史言防風身之大,薑維膽之大,皆疑非理所有,蓋亦少所見,多所怪,徒以臆斷耳。”清.淮陰百一居士《壺天錄》卷下:“江海之大,鍾毓繁滋,何奇不可具?何物不可大?少所見,多所怪,皆拘墟之論也。”《聊齋誌異.嬌娜》:“公子笑曰:‘君誠少所見而多所怪者矣。以此為佳,君願亦易足也。’”《鏡花緣》九回:“小弟向來以為銜石填海,失之過癡,必是後人附會。今日目睹,才知當日妄議,可謂‘少所見,多所怪’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