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門生天子
拚音 mén shēng tiān zǐ
解釋 中 唐 以後,帝位多由宦官決定,宦官視皇帝為門生,故稱。《舊唐書·宦官傳·楊複恭》:“ 復恭 前後與 守亮 ( 楊守亮 )私書六十紙,內訴致仕之由雲:‘……吾於荊榛中援立 壽王 ,有如此負心門生天子,既得尊位,乃廢定策國老。’” 清 顧炎
典故
《舊唐書.楊複恭傳》:複恭憤,與楊守亮書曰:“吾於荊榛中援立壽王,有如此負心門生天子,既得尊位,乃廢定策國老!”
唐僖宗崩逝後,宦官楊複恭迎立壽王李曄為帝(昭宗)。
複恭恃功擅權,曄迫令致仕(辭官歸居)。
楊複恭在給楊守亮的信中,發泄了對唐昭宗的憤恨。
所謂“門生天子”,是以考官與門下學生的關係比自己對李曄的恩惠。
後因用為恃功驕寵之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