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馬齒加長
拚音 mǎ chǐ jiā zhǎng
解釋 馬的牙齒有多少,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齡有多大。比喻自己虛度年華,沒有成就。
出處 《穀梁傳·僖公二年》:“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:‘璧則猶是也,而馬齒加長矣。’”
例子 我比你~……而今兩鬢星星,把昔日意興,瓦解冰銷。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16回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由於自謙語
典故
《公羊傳.僖公二年》載:晉獻公與荀息謀,用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郭。
既取郭,還四年,複取虞。
虞公抱壁牽馬而至,荀息見曰:“臣之謀如何?”獻公曰:“寶則吾寶也,雖然,馬之齒亦已長矣。”
馬和璧是“假道伐虢”時,晉付給虞的代價。
滅虞之後,寶物雖然複還,但歲月卻消磨過去了許多。
有感於年華已逝,晉獻公故而發出慨歎。
後自謙稱已年事高而庸庸碌碌叫做“馬齒加長”或“馬齒徒增”。
北周.庾信《謹贈司寇淮南公》詩:“猶憐馬齒進,應念節旄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