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魂不守舍
拚音 hún bù shǒu shè
解釋 舍:住宅,比喻人的軀殼。靈魂離開了軀殼。指人之將死。也形容精神恍惚。
出處 《三國誌·管輅傳》裴鬆之注引《輅別傳》:“何之視侯,則魂不守宅,血不華色,精爽煙浮,容若槁木,謂之鬼幽。”
例子 我看寶玉竟是魂不守舍,起動是不怕的。(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十五回)
語法 作謂語、狀語、定語;形容精神不集中
典故
原為“魂不守宅”。
靈魂不能依存在軀體之內。
形容心神不寧,精神恍惚。
管輅(事跡見前“要言不煩”條)從何晏、鄧颺處回來對舅父說:“鄧颺走路時筋骨脫離,經脈不能控製肌肉,其起、立、倚、傾好象沒有手腳一樣,這叫作鬼躁。何晏看起來似乎靈魂已不附在其軀體內,血色暗淡,精神飄忽,麵如枯槁,這種情況叫作鬼幽。”果然,不久之後,二人因黨附曹爽被司馬懿處死。
【出典】:《三國誌·魏書》《管輅傳》裴鬆之注引《管輅別傳》卷29第821頁:“夫鄧之行步,則筋不束骨,脈不製肉,起立傾倚,若無手足,謂之鬼躁。何之視侯,則魂不守宅,血不華色,精爽煙浮,容若槁木,謂之鬼幽。”
反義詞 聚精會神
英語 nobody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