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含垢忍辱
拚音 hán gòu rěn rǔ
解釋 忍、含:忍受。形容忍受恥辱。
出處 《後漢書·曹世叔妻傳》:“有善莫名,有惡莫辭,忍辱含垢,常若畏懼,是謂卑弱下人也。”
例子 宋徽宗在位時,不可一世,而被擄後偏會含垢忍辱。(魯迅《南腔北調集·諺語》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同“忍辱負重”
典故
垢:指恥辱。
忍受恥辱。
《後漢書.曹世叔妻傳》:“有惡莫辭,忍辱含垢,常若畏懼,是謂卑弱下人也。”唐.陳子昂《謝衣表》:“未雪國恥,所以含垢忍辱,圖死闕庭。”亦作“含垢忍恥”。
《晉書.王敦傳》:“先帝含垢忍恥,容而不責,委任如舊,禮秩有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