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呼之欲出
拚音 hū zhī yù chū
解釋 呼:叫,喊。形容人像畫得逼真,似乎叫一聲就會從畫中走出來。泛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描寫十分生動。
出處 宋·蘇軾《郭忠恕畫讚序》:“恕先在焉,呼之或出。”
例子 海立山奔,煙雲滅沒,謂有龍焉,~。 明·張岱《木猶龍銘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畫像生動逼真
典故
形容繪畫、文學作品中的形象逼真、生動。
清毛際可《今世說·序》:“昔人謂讀《晉書》如拙工繪畫,塗飾體貌,而殷、劉、王、謝之風韻情致,皆於《世說》中呼之欲出,蓋筆墨靈雋,得其神似,所謂頰上三毛者也。” ●宋蘇軾《郭忠恕畫讚》: “恕先在焉,呼之或出。” 恕先: 即郭忠恕。
宋代名畫家。
詩寫忠恕的畫像如同真人一樣,隻要一聲召喚,便會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