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饞涎欲滴
拚音 chán xián yù dī
解釋 涎:口水。饞得口水都要滴下來了。形容極其貪饞的樣子。也形容非常眼紅。
出處 唐·柳宗元《招海賈文》:“垂涎閃舌兮,揮霍旁午。”宋·蘇軾《將之湖州》詩:“吳兒鱠縷薄欲飛,未去先說饞涎垂。”
例子 此時聽得子肅說有那樣的好煙,不覺饞涎欲滴。(清·姬文《市聲》第二十六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形容貪吃的樣子
典故
涎:口水。
唐.柳宗元《招海賈文》:“更笑迭怒,垂涎閃舌兮。”宋.蘇軾《將之湖州戲贈莘老》詩:“吳兒鱠縷薄欲飛,未去先說饞涎垂。”後以“饞涎欲滴”形容貪饞得口水都要滴下來。
也比喻有強烈的貪得欲望。
魯迅《且介亭雜文二集.弄堂生意古今談》:“實在使我似的初到上海的鄉下人,一聽到就有饞涎欲滴之概,‘薏米杏仁’而又‘蓮心粥’,這是新鮮到連先前的夢裏也沒有想到的。”艾蕪《南行記.我詛咒你那麽一笑》:“然而凡是遇著盤毛辮子的少女的頭,我就很快地把電光擺開,不讓這位饞涎欲滴的紳士瞥見。”
反義詞 淡泊寡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