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浮雲驚龍
拚音 fú yún jīng lóng
解釋 浮雲:飄浮的雲彩,這裏指姿態飄逸。形容筆勢輕快敏捷而有力。
出處 《晉書•王羲之傳》:“尤善隸書,為古今之冠,論者稱其筆勢,以為飄若浮雲,矯若驚龍。”
典故
浮動飄逸的雲彩,驚飛矯舞的神龍。
多形容書法遒勁奔放,連綿多變。
《晉書.王羲之傳》:“尤善隸書,為古今之冠,論者稱其筆勢,以為飄若浮雲,矯若驚龍。”宋.姚勉《試筆因成》:“嗚呼!用於鍾、王、嚴、柳之徒,而春蚓秋蛇、浮雲驚龍,名重天下矣!”亦作“遊雲驚龍”。
宋.洪適《題信州吳傳朋郎中遊絲書》詩:“自從真行易篆隸,草聖書絕馳極藝。遊雲驚龍初振奇,渴驥怒猊爭作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