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恩牛怨李
拚音 ēn niú yuàn lǐ
解釋 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間,朝臣分別以牛僧孺、李德裕為首分成兩派,勢同水火,形成曆史上著名的“牛李黨爭”,故稱恩牛怨李。比喻結黨傾軋之事。
典故
《新唐書.李逢吉傳讚》:“僧孺、宗閔以方正敢言進。既當國,反奮私昵黨,排撆所憎,是時權震天下,人指曰‘牛李’,非盜謂何?”又《李德裕傳》:“欲引僧孺益樹黨,乃出德裕為浙西觀察使。俄而僧孺入相,由是牛 李之憾結矣。”後因以“恩牛怨李”喻結黨傾軋。
清 錢謙益《〈範勳卿文集〉序》:“五十年以來,恩牛怨李之殘局,清流白馬之遺恨,讀先生之文,可以考見一斑。”鬱達夫《聞楊杏佛被害感書》詩:“恩牛怨李成何事,生死無由問伯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