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鉤心鬥角
拚音 gōu xīn dòu jiǎo
解釋 心:宮室中心;角:簷角。原指宮室建築結構的交錯和精巧。後比喻用盡心機,明爭暗鬥。
出處 唐·杜牧《阿房宮賦》:“各報地勢,鉤心鬥角。”
例子 但他人誰會想到他為了爭一點無聊的名聲,竟肯如此鉤心鬥角,無所不至呢。(魯迅《兩地書》十五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明爭暗鬥
典故
唐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:“五步一樓,十步一閣,廊腰縵回,簷牙高啄,各抱地勢,鉤心鬥角。”本指建築物結構錯綜交叉、精巧工致。
後亦形容詩文布局結構精巧工致、回環錯落。
清 梁紹壬《兩般秋雨盦隨筆.詠物詩》:“近時詩家詠物,鉤心鬥爭,有突過前人者。”今多比喻用盡心機,施展手段,明爭暗鬥。
梁啟超《蒞佛教總會歡迎會演說辭》:“種種鉤心鬥角、損人利己之卑劣手段,皆由此而生。”
近義詞 明爭暗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