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更闌人靜
拚音 gēng lán rén jǐng
解釋 更:舊時夜間計時單位,一夜分五更,每更約兩小時;闌:將盡;人靜:沒有人的吵雜聲,一片寂靜。夜已很深,沒有人聲,一片寂靜。
出處 宋·蔡絛《西清詩話》引楊鸞詩:“白日蒼蠅滿飯盤,夜間蟻子又成團;每到更深人靜後,定來頭人咬楊鸞。”
例子 聽漏聲沉,須提心自警,早又是~。 清·玩花主人《綴白裘•雁瓴甲·盜甲》
語法 作定語、狀語;指深夜
典故
更:古代的計時單位,一夜分為五更。
闌:將盡。
指深夜。
元.關漢卿《侍香金童》套曲:“銅壺玉漏催淒切,正更闌人靜也。”明.朱權《卓文君》二折:“則你這俊句兒教人怎舍,既相見爭忍離別,趁著這更闌人靜月兒斜,悄悄的輛起這七香車,快疾些,也麽行者。”
近義詞 夜深人靜
英語 All is quiet in the dead of nigh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