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膚受之訴
拚音 fū shòu zhī sù
解釋 比喻被人說了有關切身利益的壞話。
出處 《論語·顏淵》:“浸潤之譖,膚受之訴,不行焉,可謂遠也已矣。”
例子 你想外國人又不是包龍圖,況且又不懂中國話,自然中了他的“膚受之訴”了。(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十回)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《論語.顏淵》:“浸潤之譖,膚受之訴,不行焉,可謂明也已矣。”邢昺疏:“皮膚受塵,垢穢其外,不能入內也。以喻譖毀之語,但在外萋斐,構成其過惡,非其人內實有罪也。”後以“膚受之訴”指讒毀之言。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十回:“你想外國人又不是包龍圖,況且又不懂中國話,自然中了他的膚受之訴了。”
近義詞 膚受之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