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少安無躁
拚音 shǎo ān wú zào
解釋 稍稍安靜,不要急躁。
出處 唐·韓愈《答呂毉山人傳》:“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,聽仆所為,少安無躁。”
例子 湖海片帆先已具,~待秋來。 宋·陸遊《東軒》詩
語法 作謂語;用於勸誡人
典故
少:略微。
稍微安定一會兒,不要急躁。
唐.韓愈《答呂毉山人書》:“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,聽仆之所為,少安無躁。”亦作“少安毋躁”。
毋:不要。
宋.陸遊《雨》詩:“上策莫如常熟睡,少安毋躁會當晴。”《官場現形記》五七回:“總望大人傳諭眾紳民,叫他們少安毋躁,將來這事官場上一定替他們作主,決不叫死者含冤。”亦作“少安勿躁”。
《孽海花》二九回:“願少安勿躁!且待千秋軍火到此,一探彼會之內情,如有實際,再謀舉事。”魯迅《華蓋集續編.無花的薔薇三》:“‘平生不做虧心事,夜半敲門不吃驚’,乙校不自虛心,怎能給恐嚇呢?然而,少安勿躁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