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龍陽泣魚
拚音 lóng yáng qì yú
解釋 後以之為失寵之典。
出處 《戰國策·魏策四》:“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,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。……王曰:‘然則何為出涕?’曰:‘臣為王之所得魚也。’王曰:‘何謂也?’對曰:‘臣之始得魚也,臣甚喜,後得又益大,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。……臣亦將棄矣,臣安能無涕
例子
妾蒙主人恩寵無比,但恐春老花殘,主上恩移寵衰,使妾有龍陽泣魚之悲,班姬題扇之怨,奈何?
★元·白樸《梧桐雨》第一折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處事
典故
《戰國策.魏策四》:“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,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。王曰:‘有所不安乎?如是,何不相告也?’對曰:‘臣無敢不安也。’王曰:‘然則何為涕出?’曰:‘臣為王之所得魚也。’王曰:‘何謂也?’對曰:‘臣之始得魚也,臣甚喜,反得又益大,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。今以臣凶惡,而得為王拂枕席。今巨爵至人君,走人於庭,避人於途。四海之內,美人亦甚多矣,聞臣之得幸於王也,必蹇裳而趨王。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,臣亦將棄矣,臣安能無涕出手?’”
龍陽君擔心自己失寵,怕也象釣得大魚而拋棄小魚一樣被遺棄,故臨釣而流淚。
後因以“龍陽泣魚”、“泣魚”用指擔心被遺棄而爭寵;以“前魚”比喻失寵被遺棄的人。
元.白樸《梧桐雨》第一折:“主人恩移寵衰,使妾有龍陽泣魚之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