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老師宿儒
拚音 lǎo shī xiǔ rú
解釋 宿儒:原指長期鑽研儒家經典的人,泛指長期從事某種學問研究,並具有一定成就的人。指年輩最尊的老師和知識淵博的學者。亦作“老手宿儒”。
出處 《新唐書•孔穎達傳》:“煬帝召天下儒官集東都,詔國子秘書學士與論議,穎達為冠,又年最少,老師宿儒恥出其下,陰遣客刺之,匿楊玄感家得免。”
例子 高文大冊,或托之不得其人;~,有死而莫見於世。 宋·陸遊《賀周參政啟》
語法 作主語、賓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年紀老而學問淵博的人。
宋.陸九淵《語錄》:“三百篇之詩,有出於婦人女子,而後世老師宿儒,且不能注解得分明,豈其智有所不若。”宋.陸遊《賀周參政啟》:“高文大冊,或托之不得其人;老師宿儒,有死而莫見於世。”魯迅《而已集.談“激烈”》:“即要研究,也必先由老師宿儒,先下一番改定工夫。”
近義詞 老手宿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