拚音
fāng zhèng bù ē
解釋
方正:品行正直;阿:阿諛,謅媚。指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謅媚。
出處
《明史·王徽傳》:“有方正不阿者,即以為不肖,而朝夕讒謗之,日加浸潤,來免改疑。”
例子
嘉定有老儒,名朱綱,為人~,頗信佛老之說。 清·錢泳《履園叢話•者者居》
語法
作謂語、定語;指為人品行正直
典故
阿:阿諛。
指為人正直,不逢迎諂媚。
《明史.王徽傳》:“有方正不阿者,即以為不肖,而朝夕讒謗之,日加浸潤,未免致疑。”亦作“方正不苟”。
苟:苟且,不正派。
清.錢泳《履園叢話.者者居》:“嘉定有老儒,名朱綱,為人方正不苟,頗信佛老之說。”
近義詞
剛正不阿
反義詞
阿諛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