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陟岵陟屺
拚音 zhì hù zhì qǐ
解釋 陟:登、升;岵:有草木的山;屺:無草木的山。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。
出處 《詩經·魏風·陟岵》:“陟彼枯岵兮,瞻望父兮。……陟彼屺兮,瞻望母兮。”
例子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二卷:“慈母望子,倚門倚閭;遊子思親,~。”
語法 作謂語;指思念父母
典故
《詩經.魏風.陟岵》:“陟彼岵兮,瞻望父兮。父曰:嗟!予子行役,夙夜無已。上慎旃哉,猶來無止!陟彼屺兮,瞻望母兮。母曰:嗟!予季行役,夙夜無寐。上慎旃哉,猶來勿棄!”
詩前有小序說:《陟岵》,孝子行役,思念父母也。
國迫而數侵削,役乎大國,父母兄弟離散,而作是詩也。
由此可見,這是古代服兵役者思念家鄉父母,抒發親子之情的詠歎。
其詩寫道:登上那草木青青的山岡啊,遙望我家中老父。
老父說,唉呀!我的兒服役,早晚不得休息。
兒可要謹慎保重些喲,盼望你早日歸來,不要留滯!登上那光禿禿的山頂啊,遙望我家中老母。
老母說:唉呀!我的小兒子服役,早晚不得安睡。
兒可要謹慎保重些喲,盼望你早日歸來,不要將娘丟棄!後因以“陟岵陟屺”用為征人遊子思親之典。
南朝梁簡文帝《慈覺寺碑》:“風枝弗靜,陟屺何期?”(《藝文類聚》卷七六)《宋書.鄭鮮之傳》上議:“滕羨但當盡陟岵之哀,擬不仕者之心,何為證喻前人以自通乎?”《幼學瓊林》卷二“祖孫父子”:“慈母望子,倚門倚閭;遊子思親,陟岵陟屺。”
近義詞 陟岵瞻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