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政以賄成
拚音 zhèng yǐ huì chéng
解釋 形容舊社會政治腐敗,官場黑暗,不行賄就辦不成事。
出處 《左傳·襄公十年》:“政以賄成,而刑放於寵。”
例子 目下政以賄成,豺狼當道,我即或在這裏再多住幾時,也不見得有甚麽利益。(《晚清文學叢鈔·冷眼觀》第二十七回)
語法 作定語、賓語;指政治腐敗
典故
《左傳.襄公十年》:“王叔陳生與伯輿爭政,王右伯輿。王叔陳生怒而出奔。及河。王複之,殺史狡以說焉,不入,遂處之。晉侯使士匄平王室,王叔與伯輿訟焉,王叔之宰與伯輿之大夫瑕禽坐獄於王庭,士匄聽之。……瑕禽曰:‘……今自王叔之相也,政以賄成,而刑放於寵,官之師旅,不勝其富。吾能無篳門閨竇乎?唯大國圖之。下而無直,則何謂正矣。’
周卿陳生(王叔)和伯輿互爭政權,靈王袒護伯輿,陳生大怒出奔到黃河岸邊。晉悼公知道此事後,就派士匄為王室調解。陳生的家臣和伯輿屬下的大夫瑕禽,分別代表主人在王庭展開了辯論。瑕禽在反駁陳生家臣時說,自從王叔執政以來,用人行政全憑賄賂,刑罰自己好惡為標準,軍中將帥都成為巨富。君王手下沒有正直的君子,又如何能稱得上是正呢?後因以“政以賄成”為政府腐敗之典。
《文選》卷五。
沈休文《恩倖傳論》:“外無逼主之嫌,內有專用之功。勢傾天下,未之或悟,挾朋樹黨,政以賄成。”
近義詞 賄賂公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