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再衰三竭
拚音 zài shuāi sān jié
解釋 竭:盡。指力量一再消耗,已經衰減耗竭。
出處 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夫戰,勇氣也。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例子 希特勒已到再衰三竭之時,他對斯大林格勒、高加索兩處的進攻已經失敗。(毛澤東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》)
語法 作定語;指每況愈下
典故
《左傳.莊公十年》:“夫戰,勇氣也。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”指古代兩軍交戰,擂鼓進軍,第一通鼓時士氣最旺盛;第二通鼓時士氣有所減;第三通鼓時士氣消盡。
“再衰三竭”指力量消盡。
後因以“再衰三竭”為士氣逐漸低落,力量已經衰盡之典故。
《藝文類聚》第七十四卷晉.蔡洪《圍棋賦》:“再衰三竭,銳氣已朽,登軾望軼,其亂可取也。”
英語 be nearing exhaus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