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鬱鬱不樂
拚音 yù yù bù lè
解釋 鬱鬱:心裏苦悶。悶悶不樂。
出處 唐·蔣防《霍小玉傳》:“傷情感物,鬱鬱不樂。”
例子 他那方寸之間,兀自鬱鬱不樂的,不曉得要怎樣才好。(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一二一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補語;指人的心情
典故
鬱鬱:心裏苦悶貌。
悶悶不樂。
唐.蔣防《霍小玉傳》:“傷情感物,鬱鬱不樂。”《舊五代史.唐書.張遵誨傳》:“初,遵誨自以曆位尹正,與安重誨素亦相款,衷心有望於節鉞,及郊禋畢,止為絳州刺史,鬱鬱不樂。”清.吳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現狀》一八回:“隻要小姐心開,肯說肯笑,把心事丟開,這個病就可以不藥而愈了。若是隻管鬱鬱不樂,就是變了藥店裏的蛀蟲也是沒用。”
反義詞 興高采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