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有損無益
拚音 yǒu sǔn wú yì
解釋 損:減少,損失;益:增加,益處。隻有減少,沒有增加。也指隻有損害,沒有益處。
出處 清·霽園主人《夜譚隨錄·贛子》:“今日二瓶,明日三瓶,有益無損也。多沽傷費,多飲傷身,有損無益也。”
例子 和此輩相處一兩年,即能幸存,也還是~的。 魯迅《書信集·致鄭振鐸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沒有好處
典故
隻有害處而無好處。
《新唐書.張廷珪傳》:“荊、益奴婢多國家戶口,奸豪掠買,一入於官,永無免期。南北異宜,至必生疾,此有損無益也。”宋.朱熹《答張敬夫書》:“若朝廷果以此義存心,發為號令,則雖暗聾跛躄之人,亦且增百倍之氣矣,何患怨之不報,恥之不雪,中原之不得,陵廟梓宮之不複,而為是紕繆倒置、有損無益之舉哉!”清.羽衣女士《東歐女豪傑》四回:“今晚集會的事情,萬萬不可行,恐怕闖出禍來,有損無益。”
近義詞 有害無利
反義詞 有益無害